您的位置: 首页  >> 普及读物  >> 综合
全站搜索
 
请选择搜索范围
 
新书上架
 ·文苑英华——古都 2015-12-17
 ·广州武汉国民政府 2015-12-15
 ·杜诗详注(典藏本 2015-12-15
 ·世说新语笺疏(典 2015-12-15
 ·乐章集校注(典藏 2015-12-15
 ·阮籍集校注(典藏 2015-12-15
 ·元稹集(典藏本) 2015-12-15
 ·韩偓集系年校注( 2015-12-15
 ·花间集校注(典藏 2015-12-15
 ·李太白全集(典藏 2015-12-15
 ·顾太清集校笺(典 2015-12-15
更多
最近浏览
 ·中国人应知的国学 2023-12-5
 ·明史(1-28册 2023-12-5
 ·西游记(上下册) 2023-12-5
 ·史学方法导论(精 2023-12-5
 ·抱朴子外篇校笺 2023-12-5
 ·诗经——中华经典 2023-12-5
 ·寒山诗注(附拾得 2023-12-5
 ·颜氏家训--中华 2023-12-5
 ·颜氏家训集解(增 2023-12-5
 ·搜神记——中华经 2023-12-5
图书简介



《中国人应知的国学常识(插图本)》
  丛 书 名:
  定    价:39元
  作    者: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发布日期:2010-3-18
  页    数:424页
  字    数:320千字
  包    册:9
    ISBN  :978-7-101-07102-3
  版    式:简体横排
  装    帧:平装
  版    次:1-2
  开    本:16开
内容简介:
不知您是否意识到,也许您说的每一句话里都包含着“文化”——
“五谷杂粮”有哪五谷?“六亲不认”是哪六亲?“株连九族”都包括谁?
为什么买“东西”不说买“南北”?为什么“败北”不说“败南”?为什么说话算数叫“一言九鼎”,换成“六鼎”“七鼎”行不行?……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中国人应知的国学常识》里找到答案。
这里所说的“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同义,它不仅写在典籍里,更活在我们的生活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除了经典常识、制度法律、教育科技,传统的民生礼俗、戏曲曲艺、体育娱乐……也是本书要介绍的内容。
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专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假如您是学生,您可以把它当做课业之余的休息和消闲读物。
假如您身在职场、工作繁忙,它“压缩饼干式”的编排方式,或许能成为您了解传统文化的捷径。
假如您退休在家,您会发现这样的阅读健康有益,滋养心灵……
丛书介绍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部分目录


职官典制
“司马”原来是姓吗?
洗马是干什么的?
“员外”一词是怎么来的?
什么是斜封官?
“节度使”是怎样的官职?
被张飞暴打的“督邮”是负责什么工作的?
鲁智深人称“鲁提辖”,提辖是什么官?
“县令”、“县长”、“知县”这些名称是怎么来的?
三班衙役指什么人?
宋江人称“宋押司”,押司是什么身份?
“太守”是怎样的官职?
道台的官级有多高?
“总督”和“巡抚”哪个权力大?
清代“贝勒”是官职名吗?
大学士为什么称“中堂”?
古代官署为什么被称为“衙门”?
……


法律文化
成语“十恶不赦”是怎么来的?
封建社会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
“刑不上大夫”指的是什么?
三司会审包括哪三司?
九卿会审包括哪九卿?
古代的刑讯逼供是怎样的?
古代的“比”“例”指的是什么?
古代犯罪可以花钱免刑吗?
为何要在午时三刻行刑?
古代的肉刑何时开始废除?
为何犯人害怕“三推六问”?
炮烙刑罚是谁所创?
“丹书铁券”就是免死金牌吗?
为什么给犯人剃光头?
什么叫班房?
为什么在衙门里当差的叫皂隶,这是一种职
业吗?
……


民生礼俗
何谓“姓氏”?“姓”与“氏”是一回事吗?
何谓“名字”?“名”和“字”是一回事吗?
古人的号是怎么起的?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祖”、“宗”?
“家族”的含义是什么?
“六亲”是指哪些人?
古人怎么排行?
古代对百姓都有哪些称呼?
古代“奴”、“隶”是怎样的人?
古人所说的三姑六婆是指哪些人?
中国人的年龄是怎么计算的?
“壮”、“强”、“艾”各指多大年龄?
“壮丁”是些什么人?
花甲、古稀、耄耋、期颐之年各指多大岁数?
“糟糠之妻”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把原配夫妻称为“结发夫妻”呢?
岳父为何被称作“泰山”?
岳父为何又被称作“丈人”?
古代为什么将丈夫的父母称为“舅姑”?
为什么把女婿称为东床?
为什么姐妹的丈夫互称“连襟”?
为什么把未出嫁的女孩叫“黄花闺女”?
为什么女孩待嫁叫“待字闺中”?
……


衣食住行
古代“衣”和“裳”有什么不同?
古代的礼服都是什么样子的?
凤冠霞帔是什么样的服饰?
“冠冕堂皇”一词是怎么来的?
马弁、武弁指的什么人?
丢了官为什么常说丢了“乌纱帽”?
明清之际为何流行戴六合帽?
“一统六合帽,平定四方巾”中的四方巾是怎
样的服饰?
步摇是什么样的首饰?
何谓“玉搔头”?
古人当了官为什么叫“释褐”?
古人的“袍”是什么样的?
布衣之交是什么样的交情?
古人把内衣叫什么?
肚兜是什么样的衣服?
马甲、马褂与马有什么关系?
古代的斗篷、风衣是用什么做的?
“纨绔子弟”指什么样的人?
古代如何扎腰带?
古人如何称呼鞋?
古代“足衣”指什么?
“五谷不分”中的“五谷”指什么?
“五味俱全”中的“五味”指什么?
“八珍”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把一些小零食叫“点心”?
馒头是怎么来的?
何谓“馄饨”?
何谓“珍馐”?
……


体育娱乐
围棋为什么黑子先行?
中国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是怎么
来的?
古人也玩“飞行棋”吗?
古代的“六博”是什么样的游戏?
樗蒲是一种什么样的游戏?
中国古时斗牛与西班牙斗牛一样吗?
斗鸡游戏起源于何时?
古人如何斗鸭?
古人如何用花草进行比赛?
斗蛐蛐起源于何时?
古代的投壶游戏怎么玩?
“射覆”是古人猜谜语游戏吗?
古时如何玩纸牌?
高跷戏为什么又被称为“高瞧戏”?
古人喝酒时如何行酒令?
古时酒席上也划拳吗?
古代的人怎么钓鱼?
荡秋千还是荡“千秋”?
……


哲学宗教
佛教为什么要分“大乘”、“小乘”?
佛家的“三宝”是哪三样呢?
为何说“无事不登三宝殿”?
大千世界是什么?
佛家的“唯心”与哲学的“唯心”是一回
事吗?
佛家的“十二因缘”指什么?
因果报应是怎么回事?
佛家讲的“因果报应”靠什么来保证?
“如来”是谁?
“菩萨”是什么人?
观音菩萨是男是女?
“四大金刚”都是谁?
“十八罗汉”都是些什么人?
鸠摩罗什是何许人?
……


语言文学
“孔子”、“老子”的“子”为什么是尊称?
“令兄”和“令妹”的“令”是什么意思?
“足下”这一尊称是怎么来的?
“了了”和“寥寥”有什么区别?
古汉语中的“信”和“书”有什么区别?
“造次”是什么意思?
令人扫兴为什么叫“杀风景”?
“难兄难弟”是共同经历患难的人吗?
“佞人”是什么样的人?
古代“胖”是“肥”的意思吗?
“符合”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英雄”?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豪杰”?
古人为什么把沾染的不洁之物称为
“污点”?
“储蓄”一词是怎么来的?
古人打猎为什么叫“田猎”?
“酝酿”最初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把反复考虑叫“斟酌”?
为什么互相研讨叫“切磋”?
怎样的过程叫“锻炼”?
……


书画艺术
“书法”与“法书”有什么不同?
何谓篆书?
何谓隶书?
何谓楷书?
何谓草书?
何谓行书?
何谓八分书?
什么叫飞白书?
何谓破体书?
什么叫蝌蚪书?
何谓“秦书八体”?
何谓“永字八法”?
……


戏曲曲艺
为什么把戏曲界称为梨园行?
梨园行的祖师爷是谁?
“菊部”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把戏曲舞台称为氍毹(qúshū)?
“粉墨登场”中的“粉”和“墨”是指什么?
行当、脚色和角色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青衣?
什么是老生?
包公属于哪个行当?
以唱工为主的花脸为什么又叫铜锤
花脸?
生旦净末丑中的末扮演的是哪类人物?
小花脸属于哪个行当?
“跑龙套”中的“龙套”是什么?
行头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盔头?
什么是水袖?
戏曲中的场面是指什么?
什么是砌末?
“守旧”是什么?
……


建筑园林
 “大内”指什么?“大内”都是由什么组成的?
“街坊四邻”的坊和街分别指什么?
“明堂辟雍”代表了中国哪种传统建筑理念?
十三陵的选址和建筑格局具有什么特点?
舍利塔有什么建筑特色?
中国古代的城墙是如何建造的?
我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都有哪些?
影壁的种类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华表来源何处?其形制有什么讲究?
牌楼的形制和功能有哪些?
“台榭”是一种怎样的建筑物?
“龙生九子”都叫什么?它们中有哪些在建筑中“司职”?
“斗”在我国传统建筑中起什么作用?
什么是“石阙”?有哪些种类?
榫卯是什么?何时开始应用于建筑中?
……


中华医药
什么样的医生才能被称为“华佗再世”?
太医就是御医吗?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郎中就蹩脚吗?
中医真的能靠“一个枕头,三根指头”诊病吗?
中医是怎么切脉的?
切脉能判断生男孩还是生女孩吗?
“悬丝诊病”真有其事吗?
中医也看脸色吗?
中医是如何从五官看病的?
中医看舌头能看出些什么来?
人体有多少经络?
人体有多少个穴位?
少林功夫的“点穴”和中医学的“穴位”是一回事吗?

 

精彩章节

精彩片段:


丢了官为什么常说丢了“乌纱帽”?
乌纱帽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东晋成帝咸和九年(334),成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都戴一种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亦称“乌纱帽”。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服。
隋唐时期,天子百官士庶都戴乌纱帽。但为适应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隋朝用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显示官职大小:一品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装饰玉块了。
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下诏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三年(1370)做出规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和办公时,一律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职的状元、进士,也可戴乌纱帽。从此,“乌纱帽”遂成为官员的一种特有标志。此时的乌纱帽以藤丝或麻编成帽胎,涂上漆后,外裹黑纱,呈前高后低式,两侧各插一翅。而自明世宗朝开始,乌纱帽的双翅又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拢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但等到清室统治巩固之后,遂下令将官员所戴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丢了官也就常说丢了“乌纱帽”了。

 

交杯酒怎么喝?
喝交杯酒是古代婚礼的重要仪式之一,当时叫“合卺(jǐn)”。
“合卺”中的“卺”是瓢的意思,古人习惯把一个匏(páo)瓜(葫芦)剖成两个瓢,将两瓢的柄相连,内盛酒,夫妇共饮,表示从此成为一体,故名“合卺”。《礼记》有载:“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即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永结同心,而且也含有让夫妇同甘共苦的深意在里面。
宋代以后,合卺之礼逐渐演变为新婚夫妻在洞房里共饮交杯酒。《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新人“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饮讫,掷盏并花冠子于床下,盏一仰一合,谷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这个仪式的象征意义是意味深长的。喝完交杯酒后,“合卺”礼毕。但古人将合卺杯掷于地上,就有了占卜的意思,通过看两个杯的俯仰来看日后夫妇是否和谐。杯子一仰一合,则大吉大利。这里进行合卺礼就不是用瓢了,而是一种造型奇特的杯子,叫“合卺杯”。晋和唐宋文献中,都有关于“合卺杯”的记载,而明代胡应麟的《甲乙剩言》中更是详细地描绘了“合卺玉杯”:“形制奇特,以两杯对峙,中通一道,使酒相过。两杯之间承以威凤,凤立于蹲兽之上。”明清时期还有玉雕合卺杯流传至今,比如清乾隆时期的玉鹰熊合卺杯。据说,鹰熊有英雄之意,象征丈夫的英武豪气。

相关书评
媒体报道
图片集
 
(C)2002-2008 中华书局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最新动态 中华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