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普及读物  >> 宗教
全站搜索
 
请选择搜索范围
 
新书上架
 ·文苑英华——古都 2015-12-17
 ·广州武汉国民政府 2015-12-15
 ·杜诗详注(典藏本 2015-12-15
 ·世说新语笺疏(典 2015-12-15
 ·乐章集校注(典藏 2015-12-15
 ·阮籍集校注(典藏 2015-12-15
 ·元稹集(典藏本) 2015-12-15
 ·韩偓集系年校注( 2015-12-15
 ·花间集校注(典藏 2015-12-15
 ·李太白全集(典藏 2015-12-15
 ·顾太清集校笺(典 2015-12-15
更多
最近浏览
 ·快乐密码--禅的 2023-3-26
 ·世说新语(插图本 2023-3-26
 ·圣经的故事(精) 2023-3-26
 ·古钱大辞典 上下 2023-3-26
 ·中华古汉语词典( 2023-3-26
 ·烽火与流星——萧 2023-3-26
 ·叶嘉莹说陶渊明饮 2023-3-26
 ·水浒传故事--中 2023-3-26
 ·围炉夜话(插图本 2023-3-26
 ·西方哲学史 (第 2023-3-26
图书简介



《快乐密码--禅的智慧与心灵修炼》
  丛 书 名:
  定    价:28元
  作    者:吴言生著
  发布日期:2015-4-30
  页    数:252页
  字    数:120千字
  包    册:13
    ISBN  :978-7-101-06424-7
  版    式:简体横排
  装    帧:平装
  版    次:1-7
  开    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看点:
1、 直指人心,启示我们如何面对各种压力,获得心灵快乐。本书直指当代人的内心世界,直面现实的社会问题,如压力、情感、财富、生死等等,运用禅的智慧,探求获取心灵平静与快乐的钥匙。
2、 通篇都是故事,可读性、启示性强。除了大量的禅宗故事外,更有很多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励志故事等。
3、 禅学名家说禅学,是对禅学智慧精华原汁原味地传达。作者吴言生教授,是当代最著名的禅学名家之一。本书所说是禅学精华中的精华,智慧中的智慧,般若中的般若。
  

内容简介:
人们都在追寻着幸福与快乐,为了获得幸福的生活,整天忙忙碌碌,努力去挣更多的钱、去买更大的房子,去买更好的车......然而当真正拥有了这些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仍然不快乐。我们为什么会不快乐?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也许禅的智慧能给我们提供快乐的钥匙。
禅学名家吴言生教授,提取禅宗智慧精华,用轻松明快的文字,富含哲理的故事,对禅的智慧在生活中的运用,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滚滚红尘中忙碌的人们在禅的智慧中提升心灵修养、缓解生存压力、培养禅悦心态、享受智慧人生。

丛书介绍
作者简介
吴言生教授,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禅学名家之一。安徽庐江人。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现为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禅学》主编。
吴言生教授遍参佛门高僧大德,得禅学三昧正法眼藏无上涅槃妙心。近年来,应邀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商书院等高校和机构的禅宗智慧课程特聘教授,在全国各地开坛说禅,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曾作客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主讲《禅宗哲学象征》;作客中央电视台“名家讲谈”,主讲《禅宗智慧与现代管理》;作客东方卫视艺术人文频道“世说新语”,主讲《禅的智慧》等。
 撰写有“禅学三书”(《禅宗思想渊源》、《禅宗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中华书局,2001年)、《赵州录校注集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等专著十余种;主编有《佛教与基督教对话》(中华书局,2005年)等;创办有“佛学研究网”(www.wuys.com);开办有“慈辉佛教文化论坛”。
图书目录

自序一 一杯水中的智慧

1明心见本性
【拈花微笑】
【十六字真言】
【商人的四个朋友】
2冷暖自家知
【禅河深处探到底】
【咸有咸味,淡有淡味】
3禅定止乱心
【坐禅的奇效】
4放下与端起
【杯子的死期到了】
【放下你的杯子】

二 每个人都很富有

1珍宝人皆有
【贫女宝藏】
【自家的金矿】
2衣珠人难识
【衣中的宝珠】
【一桩大买卖】
3打开无尽藏
【大珠慧海】
【钻石的眼光】
【崇祯测字】
4受用无穷极
【真正的淘金者】
【当下的快乐】

三 你为什么不快乐

1欲望滚雪球
【数羊不成眠】
【欲望滚雪球】
2作茧而自缚
【猴子与狐狸】
【中国式奔命】
3执幻以为真
【渴鹿追阳焰】
【水中捞月】
4他乡流浪苦
【和尚与差人】
【舍父逃走】
【反认他乡作故乡】

四 做自己的主人

1迷己而逐物
【寻找逃跑的女孩】
2逐物而迷己
【人生如木偶】
【人生如陀螺】
3以我转外物
【满屋的月光】
【归去来兮?鲈鱼脍】
4自在作主人
【主人公】
【老僧使得十二时】

五 超越一切的不二法门

1自他本无异
【苏东坡琴诗】
【荠花与牵牛花】
2毁誉一时休
【苏东坡与佛印】
【张九成与妙喜禅师】
【白隐禅师与邻女】
3顺逆不干怀
【定风波】
【此心安处是吾乡】
4生死得自由
【父死,子死,孙死】
【我们都是过客】

六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观色即是空
【金刚六如】
【繁华如沙】
2看破时放下
【当体即空】
【梵志的放下】
3观空即是色
【前赤壁赋】
【古冢不为家】
【捉虚空】
4认真时担起
【晒躯壳】
【担当乃丈夫】

七 无住生心

1禅心无所住
【看管好六个徒弟】
【一尘不染】
2无住而生心
【转处实能幽】
【风来疏竹,雁度寒潭】
3身剑两相忘
【学箭悟禅】
【置心于无处】
4片叶不沾身
【天女散花】
【抱女过河】

八 把握最珍贵的东西

1把握现前境
【双面神】
【看脚下】
2莫错过今朝
【今天最重要】
【懈怠比丘,不期明日】
3过程应惜取
【剡溪雪?无弦琴】
【爱因斯坦与小提琴】
4安住在当下
【渔夫的快乐】

九 是谁束缚了你

1缚脱皆由心
【谁束缚了你】
【大象与小木桩】
【什么团团转】
2心生万法生
【聪明的女鬼】
【新罗元晓禅师】
3一心开二门
【地狱与天堂】
【黑风吹其船舫】
4成凡与成圣
【一首小诗】
【佛魔皆自作】

十  看管好自己的心

1自残因恐惧
【被恐惧的硬币烫伤】
2绝命由阴影
【小白鼠之死】
【囚徒之死】
3以心转外境
【“自愿被强暴”的女孩子】
【用4/4节拍锄草】
4快意赴前程
【秀才的三个梦】
【命若琴弦】

十一 用禅悦心态看世界

1心态是根本
【世纪初的征文】
2心态是黄金
【一尊佛与牛粪】
【双胞胎的礼物】
3乐观多自信
【哈佛教授的实验】
【把“不”字擦掉】
4处处放光明
【每一个地方都是好地方】
【每一件事都是好事】
【每一个人都是好人】

十二 走出人生枯井

1成人不自在
【水温与茶香】
2自在不成人
【跳蚤的高度】
【青蛙与温水】
3压力变动力
【羚羊与狼群】
【鲶鱼效应】
4绝处可逢生
【鲨鱼生存术】
【米老鼠的诞生】

十三  禅眼观情感

1问情为何物
【逼婚·猜忌·分手】
【金庸小说新版煽情】
2随缘而惜缘
【前世,究竟是谁埋了你】
【高尾染坊】
3禅眼观美色
【关于女色的问答】
【木堂和尚】
【佛印、道潜的禅诗】
【枯木禅】
4大爱铸深情
【镜虚禅师】
【仓央嘉措的情诗】

十四 禅眼看财富

1金钱多弊端
【金钱是毒蛇】
【巨奖的祸害】
2财富有意义
【佛教与财富】
3佛眼看钻石
【赚、花、值】
【禅者的布施】
4智慧无穷尽
【豆腐坊的笑声】

十五  一杯茶中的禅意人生

1茶禅结胜缘
【茶道】
【吃茶去】
2清茗即佳会
【柳绿花红】
3内外一如时
【露地】
【水品】
4和敬清寂味
【和:杯茶蕴和谐】
【敬:常不轻菩萨】
【清:六根清净】
【寂:一期一会】

附录一:禅语百则
附录二: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


 

精彩章节

八 把握最珍贵的东西
有一个人在荒野中被老虎追赶,他拼命地逃跑,一不小心掉下了悬崖。手忙脚乱的时候,他抓住了一根藤条,身体悬挂在空中。他抬头向上看,老虎在上边盯着他。他往下面看,万丈深渊在等着他。他往中间看,发现藤条边上有一个熟透了的草莓。
他腾出一只手来,摘下了草莓,放到了嘴里,不禁发出了赞叹:“好甜!”(《譬喻经》)
这个人所具有的这种心态,就是活在当下。
“当下”,包括当下的情景,当下的时间,当下的行为,当下的感受。活在当下,就是充分地体验“当下”的一切。

1把握现前境
有一个卖牛奶的姑娘,她头顶着一桶牛奶,从田里走向农贸市场。她一边走一边想着把这桶牛奶卖掉,可以换来鸡蛋,鸡蛋可以孵出小鸡,小鸡长大了,卖个好价钱,就可以买到漂亮的衣服。穿上漂亮的衣服,就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白马王子。想着想着,头上的牛奶桶就打翻了,牛奶全洒了,鸡飞了,蛋也打了,所有的梦想也破灭了。
这种幻想,就是典型的双面神的思维方式。

【双面神】
古罗马有一位双面神,传说他长着一个头,和一前一后两张脸。
有一次,一位哲学家来到了双面神石像前,说:“请问尊神,您为什么长着两副面孔?”
双面神笑话哲学家说:“亏你还是哲学家呢!难道你不知道,我长着两个脸,一个看过去,一个看未来。看过去,可以汲取历史的教训;看未来,是为了给人类带来美好的希望和梦想。”
哲学家说:“可是,您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东西呢?”
双面神问:“最有意义的东西?它是什么呢?”
哲学家告诉他:“这个最有意义的东西,就叫做‘现在’!”
这下子,轮到双面神默然无语了。
哲人说:“过去是现在的消失,明天是今天的延伸。你不看现在,对过去和未来看得再清楚,又有什么意义呢?”
双面神沉默不语,扑通一声栽倒在地上。
在生活中,有些人总是生活在过去,有些人总是生活在未来,却偏偏忽略了现在。
不沉溺在过去的幻想里,也不沉溺在未来的幻想里,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活在当下,这就是禅的态度。
活在当下,就是要把握现实的境况,照顾好我们的脚下。

【看脚下】
法演禅师和三位弟子在凉亭中聊天,回禅房休息的时候,灯笼已经灭了。
法演禅师问弟子:“在这个时候,你们的感受是怎样的?”
其中两位弟子的回答,云中雾里摸不着边。另一个弟子圆悟克勤禅师说:
“看脚下!”
法演禅师听了,大为赞赏:“今后,能够大大振兴我的门风的,就是你了!”(《宗门武库》)
灯笼熄灭的时候,漆黑一片,后面的来路,和前面的去路,都看不清楚,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
当然是:看脚下,看现在!
许多人都迷信来生与前世。我们对今生的不幸,用前世做借口,说那是前世欠下的;我们对今生的不满,用来生做期盼,说美好的愿望可以等到了来生去实现。
问题是,当我们梦想着前世与来生的时候,就会错失当下的风景。所以要牢牢记住禅的要义:看脚下!
看脚下,就是吃饭时好好吃饭,睡觉时好好睡觉,工作时好好工作,娱乐时好好娱乐。

2莫错过今朝
人生可以把握的,不是过去,不是未来,只是这个“当下”。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时光不会倒流;未来的还没有到来,时光不可预支。我们可以把握的,唯有当下。活在当下,就是要珍惜今天。
明代文嘉有一首《明日歌》脍炙人口: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文嘉还写了《昨日谣》、《今日诗》等等,大意都是说明日不可空期待,昨日不可空追悔,为的是让我们珍重今日、珍重眼下的时光。
因为我们能够真真切切地把握的,不是昨天,不是明天,而是今天,是现在,是当下!因此,对我们来说,唯有今天最为重要!

【今天最重要】
一个青年去寻找深山里的智者,向他请教问题。
“请问大师,你生命中的哪一天最重要?是出生的日子还是死亡的日子?是上山学艺的那一天,还是得道开悟的那一天?”
智者不假思索地答:“都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今天。”
青年很好奇,问:“这是为什么?难道今天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今天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那么,您为什么说今天重要呢?”
智者说:“因为今天是我们唯一可以拥有的。昨天不论多么值得回忆,它都像沉船一样沉入了海底了;明天不论多么灿烂辉煌,它都还没有到来。而今天不论多么平常,它都在我们的手里,由我们自己支配。”
青年还想问下去,智者收住了话头说:“在谈论今天的重要性时,我们已经浪费了我们的‘今天’了!”
青年若有所思,健步如飞地下山去了。
禅说:如果一个人对昨天的事念念不忘,或是对明天的事忧愁妄想,他将成为一棵枯草!禅说:如果一个人对昨天的事念念不忘,或是对明天的事忧愁妄想,他将成为一棵枯草!
有些人总是对岁月的流逝后悔不已,有的人整天沉浸在对未来的幻想之中,他们都忽略了今天的意义。
人只能活在今天,最重要的就是做好今天的事情,认认真真地过好今天。

【懈怠比丘,不期明日】
在日本京都有一个茶社,名叫“今日庵”。它的得名,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日本茶圣千利休的孙子千宗旦,建了一间茶室,选了一个好日子,邀请他一向尊敬的老师清岩和尚来给这间茶室起个名字。
到了约好的这一天,千宗旦突然有急事要出门。他给老师留了一张纸条,上面说:
“实在抱歉,我有急事,要立即外出,请明日再见。”
留下纸条后,他就急匆匆地出去了。
清岩禅师准时赴约,却白跑了一趟,也留下了一封信,信上只有八个字:
“懈怠比丘,不期明日。”——意思是,我是个懒散的和尚,今天的事,等不到明天,明天不可能再来了。
宗旦回来后,看到老师的信,马上赶到大德寺向清岩禅师谢罪,并且写下一幅字以表示悔过:
“念念今日过今日,明日是明日。”
他在老师的留言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就把他的茶室取名为“今日庵”。
所谓“今日庵”,就是提醒我们,我们所拥有的只是今天。虽然今天转眼就会消逝,但我们却可以及时地把握它。
禅门有一首警世偈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但念无常,慎勿放逸!”——生命是无常的,不要以为死亡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死亡就在当下,所以在禅的修行中,主张“视当下为临终”,要用临终的心态来过每一天。
伊庵权禅师,是一个刻苦修行、严于律己的高僧。他惜时如金,与大家相处时,从不和人说闲话。每到傍晚时分,必然痛哭流涕,泪流满面。新来的弟子不了解情况,就问他为什么哭泣,他说:“今天我又混混沌沌、碌碌无为地度过了,不知道明天能不能有所长进,有所作为啊。”
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谁都不知道明天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我们生活在今天,就要充分地珍惜今天的每一时刻。

3过程应惜取
人生是一个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如果我们过于看重结果,就会忽略了过程中的快乐。
我们通常习惯于盯着某一个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时,整个过程就被忽略了,人生就总是显得忙忙碌碌,疲于奔命,路上的景色再美,也无心瞧上一眼,日子便在索然寡味中一天天逝去。
这样的一生就好像在赶路,每一站都是匆匆忙忙:
年轻的时候,拼了命想考上好一点的学校;
然后,巴不得赶快毕业找一份好工作;
然后,迫不及待地结婚成家,生儿育女;
然后,又整天盼望小孩快点长大,好腾出精神做事;
然后,小孩长大了,又恨不得赶快退休。
就这样熬啊熬,到头来,真的退休了,才发现自己年纪已经老了,想歇下来好好喘口气,享受人生,却偏偏快要死了!
其实,生活的很多乐趣就存在于过程中。用禅的眼光来看,旅途上的每一段经历,都是目的地本身,这就叫“在途中不离家舍”(《古尊宿语录》卷四)。
“途中”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而做的工作;“家舍”就是我们的目的地。
我们习惯于相对的认识方法,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遥远的目标,工作只是手段,只是过程,于是,我们就忙忙碌碌地度过了一生,却不能醒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不把工作当成目的的本身,工作就会索然寡味。
相反,如果把工作的本身看作是目的,把“途中”看做是“家舍”,就可以消除外在的目的性,就能充分体验到工作本身的乐趣。
“途中”即是“家舍”,就好似蜗牛背着它的壳(家舍)走路一样,在途中的每一步都不离开家舍。
我们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从事工作的时候,如果能够把追求成功、效益的念头抛开,反而会有真正的成功。这样,我们就可以像杜甫笔下的那位画家一样,“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活的艺术家,而不再受任何外在目的的“催促”。
美国的《财富》杂志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你的工作和你的期望是同一个东西,那么你就是真正幸运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你的工作的本身就是你生活的目的,你的途中就是你的家舍的时候,你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生命就在于过程的本身,智慧的人,善于在过程的里面发现乐趣。
晋代有位名士,叫王徽之,他是王羲之的第三个儿子。他雪夜访戴的故事,被当作“魏晋风度”的范本,传为千古佳话。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他把过程的本身当做了结果。他在雪夜访友这件事情的过程里面,发现了真正的快乐。

【剡溪雪·无弦琴】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名士王徽之住在山阴,一天晚上,大雪飘飘,放眼看去,天地一片洁白。王徽之忽然间想起了好朋友戴逵,兴致大起,就命人开船,前去探望。
王徽之住的地方是山阴,在今天的浙江绍兴;戴逵住的地方是剡溪,在今天的浙江嵊县。这两个地方的距离是二百里水路,并且是逆水行舟。二百里的水路一个晚上赶到,必须有很强的西北风在助力。
冰天雪地,加上一宿的强劲的西北风,我们可以想像王徽之的兴致是多么的高涨!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到了第二天早上,好不容易来到友人的门前,王徽之又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举动。他吩咐随从:不必上岸去看老朋友了,要船夫把船开回去。
大家都感到非常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王徽之说:“我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我昨天晚上决定要到这个地方来,就是乘着一时的兴致。现在,我欣赏了一晚上的雪景,本身已经十分愉快,十分尽兴了,又何必还要再和老朋友相见?
这就是魏晋风度,一种纯美的令人心仪的风度。
美的价值是过程的本身,而不是外部的某一个目的。
当我们消除了外在的目的性,就能充分体验过程本身的快乐。
东晋的另一位高人、大诗人陶渊明也同样有这一份纯美的风致。陶渊明有一张琴,没有装琴弦,他本人也不会弹琴,但小醉微醺时,总是喜欢把这张无弦琴抱在怀里,弹拨几下,那个时候,他整个人完全陶醉在想像中的优美的琴声里。
无独有偶,上个世纪初,也有一位这样的能自得其乐的小提琴演奏者。

【爱因斯坦与小提琴】
上个世纪初,有一位少年,梦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闲就练琴,练得如痴如醉,几乎走火入魔,但没有太大的进步。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觉得这孩子的琴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天赋,但又不忍心说出来,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老琴师说:“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给我听听。”
少年拉了帕格尼尼的一个练习曲,破绽百出,简直让人不忍听下去。
拉完之后,老琴师问:“你为什么这么喜欢拉小提琴?”
少年说:“我想要成功,我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
老琴师又问:“如果你成不了小提琴演奏家,你还会觉得快乐吗?”
少年回答:“我照样会觉得快乐!”
老琴师就说:“孩子,你非常快乐,这就说明你已经成功了,你又何必一定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演奏家呢?在我看来,这种快乐的本身就是成功啊。”
少年听了这话,深受感动,他终于明白,快乐的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成功,并且,这种成功不需要成本,没有风险。一个人如果放弃了已经拥有的快乐,而另外寻找成功,就一定会陷入失望之中。
少年心头的那一股一定要当小提琴演奏家的狂热,从此就冷了下来。他不再想当演奏家,但他仍然经常拉小提琴,在拉琴中他感到十分快乐,正像两句禅语所说的那样:
“但得琴中意,何劳弦上声?”(《宏智禅师广录》卷四)
这个少年是谁?他不是别人,他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一生都很喜欢拉小提琴,虽拉得十分蹩脚,却能自得其乐。
因为他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4安住在当下
禅语说:“贪观天上月,失却掌中珠。”(《五灯会元》卷十五)“当下”就是手中的珍珠,而遥远的目标如同天边的月亮。当我们把眼睛盯着天上的月亮的时候,就会丢失手中的珍珠。
安住在当下,就是用一颗快乐的心,把你的兴趣,集中在当下,全心全意去体验它。
我们一直活得很匆忙,不管是吃饭、走路、睡觉,总是没有耐性,总是急着想赶赴下一个目标;我们总是无法专注于“当下”;我们总是想着明天的事,明年的事,甚至下半辈子的事——
有人说“我明年要赚得更多”,有人说“我以后要换更大的房子”,有人说“我要得到更高的职位”。
后来,他的钱赚得更多,房子住得更大,职位也连升了好几级,可是,他仍然不快乐,仍然不满足,还在想:“唉!我应该再多赚一些,房子更大一些,职位更高一些!”
这就是失去了当下,而没有“活在当下”。有了这样的心理,即使得到再多,也不会快乐,因为你永远也不会满足,一辈子都是行色匆匆,只知道往前赶路。
其实,要享受当下,不一定非要等赚足了多少钱,才可以歇下来。如果我们一门心思只想着未来怎样,对当下视若无睹,就永远得不到快乐。因为未来不可把握,只有当下才能切切实实地被我们拥有。
什么是人生的幸福?人生的幸福就是当下的阳光。
阳光每一天都温暖灿烂,只要你去掉了杂念,把你的心放在了当下,就可以尽情地去享受它,这时候,阳光就会暖洋洋地照在你的脸上。
参透了这里面的奥妙,即使你是一个平凡的人,也会比哲学家更懂得怎样来生活。

【渔夫的快乐】
哲学家看到一个渔夫在海滩上晒太阳,问:“你怎么不去捕鱼?”
渔夫说:“我已经捕鱼回来了。”
哲学家说:“为什么不多捕一船鱼?”
渔夫说:“我已经够吃够用的了。”
哲学家说:“你多捕鱼可以多卖钱呀。”
渔夫摇了摇头:“要那么多的钱干什么?”
哲学家掐了掐指头,算了一算,说:“如果你每天多捕一船鱼,十五年后就可以买很多船。”
渔夫懒洋洋地说:“那又怎么样?”
哲学家认真地说:“那个时候,你就可以安安心心地躺在海边晒太阳了。”
渔夫说:“我这不已经是安安心心地躺在海边晒太阳了吗?现在,伟大的哲学家啊,劳驾你挪开,别挡住我的阳光啊。”
由此可见,阳光随处存在,随时存在,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欣赏阳光的心情。
阳光是当下的,是现成的,快乐也是当下的,是现成的。
***
禅说:“人的生命就活在当下的呼吸之间。”人的生命是由当下的一呼一吸组成。活在当下,就是把握当下的生活。
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何其多。把握今天,把握当下,也就把握了一生。
世上最珍贵的东西,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当下能把握到的东西。把握当下的分分秒秒,每一天都会充实而快乐。希望每个人都能记住“活在当下”的主旨——
把握现前的境遇,珍惜今天的幸福。享受过程的乐趣,安住当下的快乐。

相关书评
媒体报道
图片集
 
(C)2002-2008 中华书局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最新动态 中华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