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宋词题材研究》 |
丛 书 名:中华文史新刊 |
定 价:48元 |
作 者:许伯卿 著 |
发布日期:2008-5-16 |
页 数:368页 |
字 数:350千字 |
包 册:10 |
ISBN :978-7-101-05984-7 |
版 式:简体横排 |
装 帧:平装 |
版 次:1-1 |
开 本:16开 |
|
内容简介: |
本书由绪论、正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绪论阐述了宋词题材研究的现状、意义、目的和方法,并对题材的概念、题材分类的历史、方法和原则进行了重新审视,在此基础上,把宋词题材厘定为36类,为正论的研究和论述铺平了道路。 正论分上编、下编,分别从宋词题材构成的文本和社会文化背景,对宋词进行了多方位的审视。就传统词学观点——宋词题材狭深论、婉约正宗论,解析辨正;就宋代思想文化转型、新型南方文化、词体诗化理论、文学会社对宋词题材的影响,精研细讨。 在正论的基础上,结论对题材多样化、情志一体化的宋词发展趋向予以肯定。
|
|
|
|
序 钟振振 1 绪 论 宋词题材研究的大历史观 第一节 宋词题材研究的现状 第二节 宋词题材研究的意义、目的和方法 第三节 对词体和题材概念的再认识 第四节 题材分类的历史、方法和原则 第五节 各题材类型宋词界定 上 编 宋词题材构成的文本解读 第 一章 传统词学命题辨正 第一节 宋词题材“狭深”论辨正 第二节 从宋词题材构成的历史演进再论“狭深”论之谬 第三节 基于题材构成比较的婉约“正宗”论辨正 第四节 词律的演进与词体的诗化 第 二章 宋词名篇题材构成考察 第一节 界定宋词名篇、确定宋词选本的原则、标准和方法 第二节 宋词名篇三百首及其题材类型 第三节 解析宋词名篇题材构成 第 三章 宋代咏物词研究 第一节 咏物词概念的界定及宋代咏物词的渊源 第二节 宋代咏物词的题材构成 第三节 宋代咏物词的发展脉络 第四节 宋代咏物词兴盛的原因 第五节 试论咏物词创新的前提 下 编 宋词题材构成的文化解读 第 一章 思想文化转型下的“雅”、“俗”变奏与宋词 题材构成 第一节 国家制度的转型导致思想文化的转型 第二节 多重“雅”、“俗”二元矛盾是宋代思想文化转型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雅”、“俗”二元变奏对宋词题材构成的影响 第 二章 新型南方文化对宋词题材构成的浸染之功 第一节 水土异质则人民异俗、文学异调论辨析 第二节 新型南方文化的生成及其对宋词题材构成的浸染 第三节 南北各省两宋词人作品题材构成统计与分析 第四节 宋词题材构成之地域差异显微及个案举隅 第 三章 宋代词体诗化理论的演进及其对宋词取材 的影响 ——兼论词体创作对词体诗化理论 演进的反作用力 第一节 宋代词体诗化理论的演进历程 第二节 考察词体诗化理论对宋词题材构成的影响 第三节 论创作实践对词体诗化理论建设的启发和促进作用——以经典作家为例 第 四章 宋代文学会社与宋词题材构成 第一节 宋代集会、结社之风的盛行 第二节 宋代文学会社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 两宋主要词社及其成员之确定 第四节 词社影响宋词题材构成之考察 第五节 “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社”辨 结 论 题材多样化、情志一体化与词体的成熟 第一节 题材多样化、情志一体化:文体自我实现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敦煌词:题材多样化、情志一体化的词体原型 第三节 晚唐五代文人词:信仰沦落下的情感放纵 第四节 苏轼词:题材多样化、情志一体化与词体的成熟 第五节 “别是一家”:正变思想对词体发展的错位误读 参考及征引主要书目 后 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