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订本自序
自序
卷一
古今之文志异
做官意不可在官,作文意不可在文
大商人、大文人、大英雄、大流氓
孔子爱财第一
知人与知事——论明相知事不知人
古今翻译之异——翻译史上一个重要问题
人才多出于四季分明之地
人生不可无憾——美女、才女非寡即夭
多情、寡情、无情、痴情
暂时相赏
读书之如日、月、烛
旧学与新知
皖人不可小视
曾国藩之大气与小气
不了了之
聊天避讳
“以物寓情”和“以情寓物”
题《竹菊梅鹤莲石图》
题《三竹图》
感·觉·悟
三般见解
论 病
抱残守阙
多移居有益人生
穷与达
美女·结婚
为人与为艺
文章之深与浅
文章之远与近
法与意
情与理
大书法家忌言为书法家
人生不可全求,亦不可全无求——林散之不淡名利
枝蔓与干枯
名家和大家
以实化虚,虚以实见
卷二
写诗宜化见为识,写史须以识?
情感和感情
“八面受敌”
瑕与坚
大则难容
吴、浙、蜀之地与人
文入蜀则雄,武入蜀则弱
真隐者和使气者文必异
知 己
上升与下降
格 律
难得则易毁
翻译大家不通外语
语以半文半白者佳
汉代已有男女接吻先例
人无疵,不可与交
南京不可为都论
重修荆浩墓记
卷三
神于好、精于勤、成于悟
深处见学,浅处见才(上)
深处见学,浅处见才(下)
高逸与雄强
中锋与八面锋
清空与质实
老、嫩、厚、薄
简与繁
“远有楼台只见灯”
书 鉴
书画用笔不可太实
邓石如书
汉代书法改革成败之鉴
藏与露
韵·法·意·态
王世贞论变不足为据
洞庭张乐地
五代——艺术辉煌之顶
写 意
题 画
与赵凤池先生论书
《一笑图》
蜕 化
才分·功力·情怀
大 字
小 字
卷四
解 手
束 脩
极聪明人多疑心
醒与醉
理夺和情求
十有九输天下事
匆匆而成
智圆行方
北固亭月夜祭长江
朋友与仇人
人瘦和士俗
天才即疯狂痴颠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古之学者为己
卷五
道佛异同
宋元明清士人
“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
一国二制
杂 议
郭巨埋儿议
孰与仲多
奇 语
孔子好下古,老子好中古,庄子好上古
儒·道·佛
卷六
诗有“三远”
诗与人
诗忌隔见,亦忌直说
释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
释温庭筠《菩萨蛮》
读《天净沙》
李清照《如梦令》
李 白
回文诗
论方回词
王摩诘和陶渊明
老妪解诗我不解
杜诗李风之一
卷七
情欲与长寿
生命与精神
物种起源
原“孟”
井水与长寿
独睡丸
吸鸦片者戒后仍可长寿
卷八
蔡京定罪法
志与气
编辑苦衷
“玩世不恭”与“幽默”
中才易致高位——吾国发展缓慢考之一
待小人不可以大恩——待君子必以大德
山清则水清
君以诗长,亦以诗短
中西艺术之异(上)
中西艺术之异(下)
真父与假父
天道有知
宋臣可斥君
二十四史中《晋书》最次
离 婚
害人·防人
才与势——“使桀纣在上,虽十尧不能治”
心与志
耻 之
传于今与传于后
余不读老名家之新作
名家与名作
《六朝画论研究》(大陆版)自叙一
《六朝画论研究》(台湾版)自叙二
人无癖,不可与交
有话则短,无话则罢
人由人“进化”而来,非由猿
诗的异化
稿酬、写作和用兵
自 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