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普及读物  >> 历史
全站搜索
 
请选择搜索范围
 
新书上架
 ·文苑英华——古都 2015-12-17
 ·广州武汉国民政府 2015-12-15
 ·杜诗详注(典藏本 2015-12-15
 ·世说新语笺疏(典 2015-12-15
 ·乐章集校注(典藏 2015-12-15
 ·阮籍集校注(典藏 2015-12-15
 ·元稹集(典藏本) 2015-12-15
 ·韩偓集系年校注( 2015-12-15
 ·花间集校注(典藏 2015-12-15
 ·李太白全集(典藏 2015-12-15
 ·顾太清集校笺(典 2015-12-15
更多
最近浏览
 ·文物史前史(彩色 2023-3-26
 ·《金瓶梅词话》语 2023-3-26
 ·楞严经--佛教十 2023-3-26
 ·续琵琶笺注(布面 2023-3-26
 ·淮海惟扬州——二 2023-3-26
 ·《孟子》读本 2023-3-26
 ·唐史史料学 2023-3-26
 ·老子--中华经典 2023-3-26
 ·康德 2023-3-26
 ·资治通鉴 1-2 2023-3-26
图书简介



《文物史前史(彩色图文本)——文物中国史》
  丛 书 名:文物中国史
  定    价:39元
  作    者: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
  发布日期:2015-6-17
  页    数:220页
  字    数:250千字
  包    册:9
    ISBN  :978-7-101-06442-1
  版    式:简体横排
  装    帧:平装
  版    次:1-4
  开    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卷系第一卷,叙述中国原始社会的历史。
丛书介绍

阅读文物中国史,走进历史博物馆
本书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本书看点:
1.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活”起来。
众所周知,“中国通史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保留项目,来北京不看这个陈列,与没有到过天安门、没有游过故宫一样遗憾。本书即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资深历史和文物专家精心写作,同时选配2000余幅精美历史文物图片,从历史年代到出土地点,从形制到功能,对每件文物都有十分详尽而准确的权威解说。

2. 以历史为纲,让文物“动起来”。
本书把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相互对照,相互说明,以史带物、史物结合,把文物置于历史坐标之上,从而使文物从零散的个体变成流动的过程。拥有一套《文物中国史》,您就仿佛置身于一座恢宏的历史博物馆。从史前到明清,从政治经济、到科技文化,历史让文物定格,文物使历史生动,展现在您面前的,将是一幅无比直观、无比鲜活的中华民族曾经走过的历史长卷,而您,也拥有了足不出户却上下古今纵情饱览的惬意感觉!
 
 
“文物中国史”系列(中国国家博物馆编)
总价:344元;

 

分册定价。全8册:

文物史前史(彩色图文本) 978-7-101-06442-1 39元
文物夏商周史(彩色图文本) 978-7-101-06458-2 38元
文物春秋战国史(彩色图文本) 978-7-101-06461-2 42元
文物秦汉史(彩色图文本) 978-7-101-06459-9 44元
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彩色图文本) 978-7-101-06457-5 38元
文物隋唐史(彩色图文本) 978-7-101-06460-5 47元
文物宋元史(彩色图文本) 978-7-101-06441-4 49元
文物明清史(彩色图文本) 978-7-101-06456-8 47元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类起源之谜        2
第一节  腊玛古猿?        3
第二节  南方古猿        3
第三节  能人        4
第四节  直立人        4
第五节  早期智人        5
第六节  晚期智人        5
第七节 人类起源与进化研究的一些新动态        6

 

第二章  中国境内的直立人        8
第一节  最早的直立人        9
第二节  陈家窝与公王岭        10
第三节  北京人        12
第四节  进步类型的直立人        13
第五节  郧县人        13
第六节  北京人的另一个支系        14
第七节  居住在东北的庙后山人        14
第八节  汤山人        15

 

第三章  北京人的生活        16
第一节  生态环境         16
第二节  采集和狩猎        19
第三节  洞穴为家        20
第四节  用火和火种的保存        21
第五节  石器加工和使用        23
第六节  有关北京人的一些争论        25
第四章  不同风格的旧石器文化        26
第一节  旧石器的制作与功能        27
第二节  手斧        27
第三节  华北旧石器文化发展的主要序列        28
第四节  华南的旧石器工业制品        35
第五节  西南旧石器的特点        38

 

第五章  智人的分布         40
第一节  中国的早期智人        40
第二节  现代人的出现        44

 

第六章  原始技术与精神活动        48
第一节  细石器工艺         48
第二节  狩猎工具和方法        54
第三节  骨、角器的加工        59
第四节  意识、宗教和艺术的初现        63

 

第七章  新石器时代之初        70
第一节  一万年前的陶器        70
第二节  站在洞口望平原        74

第八章  新石器文化的发展过程        78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78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88
第三节  边远地区的文化        99

 

第九章  早期农业的两大系统        106
第一节  南方稻作农业        106
第二节  北方粟作农业        112

 

第十章  生产与生活        118
第一节  居住和饮食        118
第二节  开发型的经济——家畜饲养        121
第三节  依赖型的经济——捕鱼、狩猎        124
第四节  精美的陶器        127
第五节  编织、纺线和织布        135
第六节  神奇的玉器        137
第七节  古朴的木器        142

 

第十一章  野性之美        144
第一节  国画鼻祖        144
第二节  稚拙的雕塑        152
第三节  天籁之音与神秘之舞        157
第十二章  天地人神的沟通        164
第一节  把世界分成三界        164
第二节  人神之间的使者        168
第三节  通天地手段的独占        173

 

第十三章  文明的曙光        178
第一节  关于文明社会的标准        178
第二节  在中国不同地区出现的文明因素        179
第三节  文明在中原地区的突破        195

 

参考书目        196
图片索引        199

精彩章节
相关书评
媒体报道
图片集
 
(C)2002-2008 中华书局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最新动态 中华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