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材·学生读物  >> 大中专教材
全站搜索
 
请选择搜索范围
 
新书上架
 ·文苑英华——古都 2015-12-17
 ·广州武汉国民政府 2015-12-15
 ·杜诗详注(典藏本 2015-12-15
 ·世说新语笺疏(典 2015-12-15
 ·乐章集校注(典藏 2015-12-15
 ·阮籍集校注(典藏 2015-12-15
 ·元稹集(典藏本) 2015-12-15
 ·韩偓集系年校注( 2015-12-15
 ·花间集校注(典藏 2015-12-15
 ·李太白全集(典藏 2015-12-15
 ·顾太清集校笺(典 2015-12-15
更多
最近浏览
 ·中国近代史 18 2023-12-3
 ·四库提要辨证(全 2023-12-3
 ·中华小岳云(第二 2023-12-3
 ·三字经·百家姓· 2023-12-3
 ·随园食单--中华 2023-12-3
 ·宋朝军制初探(增 2023-12-3
 ·了凡四训--中华 2023-12-3
 ·汴京遗迹志 2023-12-3
 ·中国室名大辞典( 2023-12-3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 2023-12-3
图书简介



《中国近代史 1840-1919(第四版)》
  丛 书 名:
  定    价:24元
  作    者:李侃 编
  发布日期:2015-10-30
  页    数:496页
  字    数:372千字
  包    册:10
    ISBN  :978-7-101-01295-8
  版    式:简体横排
  装    帧:平装
  版    次:4-46
  开    本:大32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教委推荐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第四版是在第三次修订本基础上重加修订而成,由国内著名近代史专家共同执笔。全书分7章,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共8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第四版吸收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补充了一些有关近代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状况以及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方面的内容。本书内容充实、叙事清楚、篇幅适中,是高校师生的理想教材,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近代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读物。
丛书介绍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
一、清朝统治的衰落  (1)
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  (4)
第二节 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 (8)
一、鸦片泛滥和中国的禁烟  (8)
二、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15)
三、战争的三个阶段  (19)
四、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28)
第三节 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 (32)
一、社会经济的变化  (32)
二、思想与学风的转变  (38)


第二章 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44)
第一节 太平天国起义 (44)
一、洪秀全和金田起义  (44)
二、定都南京和北伐、西征  (50)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 (61)
一、《天朝田亩制度》  (61)
二、各项制度和措施  (64)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68)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68)
二、英法侵略战争的再起和《北京条约》  (71)
三、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76)
第四节 辛酉政变及其以后的政治格局  (79)
一、辛酉政变  (79)
二、政变后的政治格局  (82)
第五节 太平天国后期及其失败  (86)
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  (86)
二、分裂后的形势和《资政新篇》的提出  (90)
三、保卫安庆和经营江浙  (94)
四、太平天国的失败  (98)
五、太平军余部和捻军的英勇斗争  (103)
第六节 太平天国时期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起义  (106)
一、广西壮、汉各族的继起斗争  (106)
二、贵州苗、教、号军起义  (108)
三、云南回民起义  (109)
四、陕、甘、宁、青回民起义  (111)


第三章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113)
第一节 太平天国失败后的社会经济  (113)
一、外国在华政治经济势力的扩大  (113)
二、农村经济的凋敝  (119)
第二节 统治集团内部对举办洋务的不同态度  (124)
一、洋务宗旨的提出和洋务派的形成  (124)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  (127)
第三节 军事工业和新式陆海军的建立  (131)
一、军事工业  (131)
二、新式陆海军  (139)
第四节 近代民用企业的出现  (142)
一、官督商办企业  (142)
二、商办企业  (151)
第五节 新阶级的出现和思想文化的演变  (154)
一、新阶级的产生  (154)
二、思想文化的演变  (157)


第四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166)
第一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  (166)
一、新疆的收复和《伊犁条约》的订立  (166)
二、日美侵犯台湾、《烟台条约》和英俄进窥西藏  (172)
第二节 中法战争  (176)
一、法国发动侵华战争  (176)
二、中国不败而败  (182)
第三节 中日战争  (190)
一、战前的朝鲜问题和清政府内部的矛盾  (190)
二、日本不宣而战和清政府的外交活动  (193)
三、辽东失陷和北洋海军的覆灭  (199)
四、《马关条约》的签订  (204)
五、台湾人民的浴血抗战  (209)


第五章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214)
第一节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  (214)
一、帝国主义在华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  (214)
二、帝国主义对华的资本输出  (222)
三、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28)
第二节 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  (231)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31)
二、维新运动的发端和康有为的变法理论  (234)
三、维新运动的高涨  (239)
四、变法维新与顽固守旧的争论  (251)
五、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255)
六、思想文化的更新及社会风气的转变  (263)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70)
一、反对外国教会侵略斗争的新高涨  (270)
二、义和团在山东的兴起及其在北部中国的发展  (274)
三、八国联军侵华和清政府宣战  (286)
四、京津军民抗击八国联军  (288)
五、宣战后北部中国的斗争和“东南互保”  (293)
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辛丑条约》的订立  (298)


第六章 辛亥革命  (304)
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和清末“新政”  (304)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  (304)
二、清末“新政”  (311)
三、残破的农村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  (315)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322)
一、孙中山和兴中会  (322)
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出现  (327)
三、蓬勃发展的反帝爱国运动  (334)
四、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340)
第三节 革命运动的发展  (346)
一、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346)
二、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及其他革命活动  (351)
三、群众性的反抗斗争  (362)
第四节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运动  (366)
一、“仿行宪政”的“预备”措施  (366)
二、“国会请愿运动”和保路风潮  (373)
第五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382)
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  (382)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389)
三、袁世凯窃夺政权  (396)
四、临时政府北迁后的政局和“二次革命”  (401)
第六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  (407)
一、社会变动中各种思潮的涌现  (407)
二、史学、文学艺术和新闻出版的新面貌  (411)
三、新式教育的推广和科学技术新成就  (417)


第七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  (422)
第一节 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与护国运动  (422)
一、袁世凯的专制统治与反袁斗争的继续开展  (422)
二、洪宪帝制和护国运动  (429)
第二节 北洋军阀的权力争夺与护法运动  (438)
一、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438)
二、段祺瑞的统治和护法运动  (446)
第三节 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活动  (453)
一、沙俄在蒙古的分裂活动  (453)
二、沙俄在新疆的分裂活动  (457)
三、英国制造西藏“独立”  (459)
第四节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  (462)
一、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  (462)
二、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468)
三、工人阶级的成长  (474)
第五节 新文化运动  (477)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中西文化问题的论争  (477)
二、思想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486)
三、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491)



精彩章节
相关书评
媒体报道
图片集

 
(C)2002-2008 中华书局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最新动态 中华书评